責任編輯:bluebluesky在每個人的認知里,牛奶都是最有營養的食品之一,這是毋庸置疑的。/ 早上,倒上一杯牛奶,白的沒有一點雜質,玻璃杯透出的純凈感,一下就驅走了睡了一晚上帶來的倦食感。/ 《家有兒女》里曾有過劉星早上不喜歡喝牛奶,偷偷將牛奶倒進夏雨的杯子里的劇情。如果這只是十多年前,北京普通中產家庭的一個寫照,那么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早餐必有牛奶的場景已經從熒屏走進了千家萬戶。/ 現在的牛奶,已經成為“營養”的標簽。但是,最近看了法國知名科學專欄記者,美國營養學院會員,蒂埃里·蘇卡的《牛奶 謊言與內幕》之后,帶著疑惑又翻閱了美國人類學家馬文·哈里斯的《食物與文化之謎》。這兩本書,讓我對從小就對牛奶產生的信奉開始質疑:牛奶真是好東西?/ 這也許顛覆了從小到大的認知,但是這些質疑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很多人喝牛奶后,有時會感受到腸胃不舒服,嚴重時還會去做檢查,有的醫生會告訴說,你這是對牛奶的忍耐力差,體內缺少乳糖酶,但原因不是暫時性的疾病。小腸不能消化的乳糖抵達大腸后,體內細菌會導致其發酵,產生氣體,出現腹脹、腹瀉,以及放屁這種不太雅的反應。/ 這是因為很多中國人長大后,就不再分泌消化牛奶的乳糖酶。奶中的營養成分在其它食物中都能找到,不過我們最看重的營養物質-鈣,需要乳糖酶才能將其充分吸收,而處于東亞的中國人恰好缺少這種酶。/ 首先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是由基因所決定的。對于乳糖酶,大部分中國人,過了嬰兒期就不會再分泌。在生物進化論上來說,這是用進廢退,自然選擇的結果。我國大部分處于中緯度地區,適宜的膚色,可以在陽光照射下,將表皮中的一種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經血液循環帶到腸道,促進鈣的吸收。而鈣,中國人可從蔬菜、谷類中大量獲得,沿海居民還可以從海產品中獲得。/ 另外,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國農業形成了灌溉模式。一方面可以提供大量谷類和蔬菜食物,另一方面,牛這樣的畜力不是必需的,如果需要,可以從中亞草原獲得。所以,和少數游牧民族國家相比,我們祖先所喂養的牛的人均數量很少,決定了不能夠大量供應奶制品。/ 以上這些因素在作用了數千年甚至近萬年后,導致了中國人過了嬰兒期,還能分泌乳糖酶的基因頻率處于低水平。相比漫長的人類史,我們開始大量飲用商業乳制品的時間,在長期的自然選擇時間史中,可以忽略不計。即使從戰國時期,游牧民族的飲奶習慣開始傳到長江流域算,也像是大椿樹和寒蟬生命長度之間的差距這么大。這還沒考慮期間人們的飲奶量,以及戰亂,饑荒,草原被開墾這樣的中斷因素。能讓整體基因頻率做出改變,時間刻度大到無法想象。/ 隨著生物技術提高,喝沒有乳糖的奶制品不就好了?現在有舒化奶之類的產品,將乳糖分解,來適應中國人“乳糖不耐受”的體質,完全沒有問題啊。/ 這也的確可以,但不得不說這類奶制品,一般都屬于價格昂貴的高端奶制品。/ 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有人會對牛奶中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過敏,如生活大爆炸里的霍華德。嬰兒因為免疫系統還未成熟,從《農產品加工·學刊》上的研究數據來看,過敏發生率為0.3/%-7.5/%。這種情況,解決辦法就只有一個了-不喝牛奶。2005年,歐盟已經強制生產廠商在包裝上做出標記,來提醒消費者。美國早在《2004年食品過敏原標識和消費者保護法規》中就規定牛奶為食品過敏原,如果未標識,產品會被扣留。此外日本,加拿大等都將乳制品歸為過敏原。/ 我國在2011年發布的食品標簽準則也將乳制品歸為過敏原,要求在配料表加以提示。然而,好像從來沒見到過。/ 根據作者所言,其實令人大跌眼鏡的質疑還在后面。/ 1.人類母乳與牛奶中含有的生長因子不一樣,真有影響?/ 都知道,一年內,牛的體重和體型增量是巨大的。但不可忽略的是,智力發育以及神經系統的發育跟不上這種節奏,腦子并沒有改變。這對十分注重孩子智力的家長們來說,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2.喝牛奶會致癌?/ 牛奶中的酪蛋白促進腫瘤細胞生長,甚至是致使腫瘤產生的開關,這是紐約康奈爾大學的教授所得出的結論。從小到大形成的認知,讓我非常抗拒這個觀點。不過發現國內也有很多人們反對這種說法,將其稱為謠言,并且產生了不少辟謠信息。其主要反駁點有:實驗小鼠和人不同;“致使”和“促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有一定關系不等于會導致癌癥發生;相比于西方喝水式的飲用奶制品,我們的飲奶量微乎其微。好像很有道理,但是仔細一看是沒什么說服力的口水話,否認實驗的合理性以及通過詞匯概念來反駁,有據無證,有些牽強。另外通過和國外比我們大的多的飲用量來對比,讓我們放心喝,更是有明顯漏洞,我們基因所表達出來的性狀-嬰兒期后不再分泌乳糖酶,和西方人是不同的。/ 奶制品中還有一種激素叫第一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因為鈣含量的提高,此時體內維生素D含量降低,維生素D是防止癌細胞前期發展的一種物質,第一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又對細胞增殖分化起到促進作用。這兩種含量的一高一低,使癌癥發病率提高。同樣這也被認為是謠言,理由是沒有任何證據說明喝牛奶使癌癥發病率提高。不禁疑惑,這難道不就是證據?至于這種說法是否成立,的確是需要反復實驗,甚至長時間臨床統計才能確定啊。這些辟謠基本沒啥價值。/ 3./ 喝牛奶會導致糖尿病?/ 關于此種說法,是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質并不能完全消化,一些蛋白質碎片與胰腺細胞結構相似,造成誤傷,大大增加了糖尿病的發病率。這種說法只要有高中生物知識水平的人都知道,這是變態反應,也就是過敏。/ 4.大量飲奶會導致老年后骨質疏松,更易骨折?/ 大量飲奶短時間內可以使骨密度增加,這是因為骨重塑因鈣含量增多被過度刺激。人體內成骨細胞-破骨細胞的組合在骨重塑中其重要作用。而成骨細胞來自骨髓干細胞,再生能力有限。如果前面幾十年因為大量飲奶,過度刺激透支成骨細胞,年紀大后破骨細胞多余成骨細胞,會使骨骼上出現空洞,導致骨質疏松,揠苗助長就是類似這么一個道理。/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香港和廣東江門,兩地人同源,在同一緯度附近,基因相同。骨質疏松嚴重影響到香港人的生活,但是大陸這邊的老人卻沒有這么高的比例患有骨質疏松和出現骨折現象。顯而易見的是,西化的香港飲食結構中奶制品的攝取量遠高于大陸。另外,希臘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對牛奶的攝取量增加了一倍,在九十年代做骨折發病人數調查時,人數卻增加了一倍。/ 疾病的產生,尤其是腫瘤細胞,糖尿病,骨質疏松等,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其復雜性,可以將致病因素可以歸為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甚至遺傳等。現代工業化,商業化的奶制品讓人們在成年后還在大量飲用,這種飲食結構的變化,是否真正會帶來影響,不能夠忽視不見。/ 現在,身邊年輕人喜歡苗條的身形,為了減肥會避免攝取高熱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進而用脫脂牛奶來取代。的確,牛奶還會有助于減肥,因為血液中鈣含量提高,導致維生素D、甲狀腺激素濃度降低,這種情況下會使脂肪細胞內鈣含量降低,細胞脂肪變少,容易變瘦。但是真如上述所言,就會對健康埋下嚴重的隱患。/ 拋開這些質疑,回過頭來細想一下,我們為什么十幾年間變得對牛奶這么狂熱?/ /  / / 奶制品城鄉人均消耗量變化-國家統計局/ 宣傳過度以及食品文化認知的改變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宣傳過度,除了到處可見的各種贊助商帶來的廣告,政府、公益組織也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更是給我們打了一針強心劑。/ 比如日本,二戰后政府推出“牛奶計劃”,讓其民族矮小的平均身高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超過了我們。這與其戰后生活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牛奶也許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日本政府的推行,讓其牛奶文化隨處可見,廣告,動漫都開始涉及,比如經典的《蠟筆小新》中就有不少這樣的場景。/ 并且,在一些歐美劇中,牛奶以及奶酪等奶制品的鏡頭就更多了,這對飲食越來越西式化的年輕人,無形中就帶入了誘導模仿。還有現在的幼兒園,小學英語課本,為了學“milk”“food”這些詞匯,成功將歐美式的營養早餐植入中國兒童的認知里。而且“milk”這個詞看起來比“egg”這個略像表情的單詞,更和諧一些。反正大街上,餐館里食用奶制品的人群很常見,基本沒見過吃雞蛋等蛋制品的,即使有蛋制品,也還大都是像奶黃包、蛋撻這樣的“摻雜隱藏式”制作。一是有些味道,不方便,二是約會正喝著奶茶,咬著吸管賣著萌,品著精致小點心,你突然“啪”,利用桌角剝個雞蛋,氣氛怎么都覺得格格不入。而且在年輕人家中的冰箱,牛奶多,雞蛋卻沒怎么有。除去做法麻煩之外,在同樣作為兩大營養重量級食品的選擇中,年輕人更傾向于牛奶。/ 如果以上問題真的存在,牛奶也不能天天喝了,怎么辦?/ 首先,奶制品工業化,商業化的現代,天天喝一斤,像喝水一樣,肯定是不行的。再加上又會經常食用像奶酪這樣其他的奶制品,很容易攝取過量。就像喝水過多同樣會增加腎臟負擔一樣,很多事情都是一個道理:物極必反。四川大學做的研究發現,約80%的中國人一餐可以承受6.25克乳糖,也就是大約200ML牛奶。有意思的是,少量飲奶后,大腸內少量未被消化的乳糖被細菌分解,反而可以提高大腸內滲透壓,促進鈣的吸收。/ 對于嬰兒來說,最好還是用母乳喂養,而且現在這種倡導母乳的聲音也越來越高。/ 那我們所做的就是均衡飲食,而且是從每天宏量上來說,不要因為聽說別的地區、民族的某個東西有營養,就拿來作為自己的飲食來源。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我們自己。牛奶原本是北歐,游牧草原等地區,因為地理,氣候等原因,作為獲取鈣等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長時間來已經對其形成了相應的生理基礎。/ 對于海洋民族,新大陸以及我們東亞地區的人而言,從來都沒有過長時間飲奶的習慣,而且因為飲奶時間短,也沒有任何飲食文化經驗作出警告。在“牛奶對人人都有益”的種族區域性觀點誘導下,我們的確應該思考一下我們是否適合。/ 不得不說的是,大部分人類,包括其他的一些哺乳類動物,“斷奶”本來是長時間進化而來的,在奶制品商業化的今天,卻成了健康的一個軟肋。如果真要成為“天天大量喝奶的巨嬰”,只能慢慢“退化”回去適應,即使每代會有2/%的人基因發生變化,到人群完全轉變,最快也就是,從華夏文明誕生到今天的期限吧。/ 

回答:交易低潮并非只有新手才會有,我到現在都還會有低潮期,那是因為市場行情和自己的系統不符合。但我理解你問題中問的應該是新進去市場的交易者總是起起落落的低潮期,這個時間段我也有,大致的情形就是某一段時間做的很順,一切盡在掌握似的,這種時間沒過多久,就突然會出現怎么做怎么虧的情況,資金曲線上上下下,但總體一直處在虧損之中,這種情況從我新手時候是一直這樣的,持續了四五年。即便2008年賺了錢,第二年依然不能穩定。現在回過頭再去看這個問題,我知道原因在于當時沒有構建出賺錢的系統,所謂的起起落落中的“起”不過是因為偶爾的運氣賭對了而已,而“落”則是常態,賭對的操作由于沒能形成系統就沒法復制,這是起起落落的根源所在。很多人一段時間賺了錢以為是能力,其實那只是運氣。我那些年沒日沒夜地復盤,做了大量的交易筆記,各種系統都去嘗試,在市場中交了不菲的學費。我對處在這個階段的交易者的建議是,一定要花大量的時間復盤,在復盤的基礎上設計出符合自己性格的系統,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深刻領悟到資金管理的重要性,千萬不能重倉交易。保住本金比賺錢重要,這是一定的,哪怕長時間不賺錢,但本金沒有大的損失,這就是交易的一大進步。交易只有兩個結果,賺錢和虧錢,如果能控制住不虧,剩下的總歸會賺。復盤的目的是為了構建系統和驗證系統,但千萬不要以為優秀的系統就是一次都不會虧錢的,不要追求系統的完美性,我追求的是系統的可持續性,也就是可復制性。我遇到過很多交易者交易了十幾年都沒能走出起起落落的低潮期,這其實很正常,這個市場最終能悟到“道”的人永遠是少數。要想擺脫起起落落的情形,就是需要找到適合自己性格(也就是自己能執行下去)的而且是被驗證可以賺到錢的可以復制的交易系統,有了這個并不代表沒有起落,你看過誰的資金曲線是只有起沒有落的嗎?任何一個交易員即便是頂尖高手,資金曲線都是起起落落的,那是因為市場就是起起落落的,但成功的交易員的資金曲線是上漲趨勢。所以,只要資金曲線不是下降趨勢,起落并不會讓我覺得很困惑,因為資金曲線的起落也是常態。我現在也經常遇到低潮期,但我現在和新手時不一樣,那時的低潮期會令人絕望,而現在我會停手不做,我懂得了等待,我知道這個低潮期是市場造成的,市場和我的系統不相符,我只有等待兩者相符的時候到來,才是我的系統能賺錢的時候。

WED989VI458EMLOEF44EF8EF


國際書展TIME雜誌怎麼訂閱最便宜國際書展台時亞洲台南哪裡訂遠見台北哪裡訂國際書展遠見雜誌台中哪裡訂
TIME美國時代雜誌優惠訂閱價格 2020年遠見怎麼訂閱最便宜 天下雜誌,哪裡訂閱促銷?要用訂閱還是直接上美國時代網站? 2020年2020國際書展南投哪裡訂 國際書展TIME雜誌優惠訂閱價格 亞洲週刊週年慶訂閱價超殺!time+科學人優惠,再送五大好禮! TIME美國時代雜誌優惠訂閱價格 2020年科學人新竹哪裡訂 天下雜誌訂閱太划算!免費送8G MP3語言學習機、time數位版? Business Traveller台北哪裡訂 國際書展TIME雜誌高雄哪裡訂 讀者文摘為何要邊看邊讀出聲音? 訂閱免費送你行車記錄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mo好康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